瓦依昂大坝位于意大利著名的水城威尼斯西北部,阿尔卑斯山区的瓦依昂河河谷上,阿尔卑斯山大家都知道,冰川作用明显,欧洲比较出名的莱茵河和多瑙河也是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这些河流有一个特点就是水量充沛且稳定。
大家都知道二战后的欧洲百废待兴,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都停滞不前。当时的政府意识到想要发展经济必须要将电力事业先推动发展起来。这份议案就是瓦伊昂大坝建设方案。方案大概的意思就是现在意大利百废待兴,急需要发展经济,急需要发展能源经济。按照我们对意大利的实际情况的缜密勘察,发现意大利水资源非常丰富,蕴藏的电能非常巨大,所以我公司现在准备建造一座水电站,该水电站建成以后一定能够实现意大利的电力供给目标。
当然人家这家公司也是比较负责地派了相关的专家进行了现场的调研,发现整个瓦依昂河河谷宽口窄,简单的说就是山谷呈现的是锥子型,对于建设大坝来说可谓是得天独厚。
这样在20世纪五十年代末,大量的工程人员进驻到瓦依昂河口小镇,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建设。在建设初期当地居民就跟施工队的负责人说过,他们世代生存在这里,这里不适合蓄水,山体太不稳定,滑坡和泥石流现象时常发生。但是没有人在意他们的说法,大坝的建设还是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大坝的总设计师咱们不得不提一下,他就是著名的建筑大师塞门萨,这个人可是了不得,他在世的几年内几乎保障了瓦依昂地区的安全。
就在施工开始的几个月后,政府改变主意了!直接将水利发电站改成了核电站的配套蓄水电站,当时政府给出的说法是核电站的发电比较稳定和安全,而且也是电能发展的必然趋势。他们这一改不要紧,大坝的高度和水库的蓄水容量都随之增加了。果然不出所料20世纪五十年代末,大坝建成,大坝高度增加到了将近670米,需水量超过了原设计需水量的三倍以上。小苏告诉您,在当时这个大坝绝对是世界之最。
一开始是小规模的山体滑坡,有专家和学者就指出,瓦依昂河地区在远古时代是海洋,主要以石灰岩和黏土为主要物质,这种地质结构对于农耕来说简直就是绝佳,但是对于水利工程建设来说可能就是灾难,这种结构实在太不稳定了。专家和学者甚至提出了警告,但是这些警告并没有被重视。建设期间为了让外界信服,新上任的设计师还特意做了地质勘察,结果显示河谷地区的岩石非常的坚硬,加上大坝的完美设计,完全威胁不到下游的生产生活,事儿就被简单的搪塞了过去。
后来的专家和学者对大坝以及蓄水区的危害性惊人的一致,都保持了沉默。大坝建成的第二年二月份,蓄水区开始了注水,当时的大坝总设计师塞门萨时刻观察着蓄水的动向。蓄水区蓄水一开始,岩石开始了渗水,部分地质学家和周边的居民都发现了山体位移和山体之间存在的裂痕,到了十月份左右水位到达了635米。不寻常的事情发生了!现场工作人员在进行日常的检测过程中,突然发现,河谷的左岸突然出现一道裂缝,并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迅速蔓延开来,转眼间就蔓延了2000多米长。
还没等到工作人员反应过来,山体开始了迅速的塌方了,大概有70万平方米的山体直接划入大坝之内,几秒钟内有十几米的巨浪瞬间被激起!好在大坝的设计够坚固,没有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这么大的事故,施工方居然没有进行补救,直达水位继续上升,上升到650米的时候,塌方再次发生,并且至此以后岸坡每天以3.5厘米的速度在进行着移动,没有人知道到底什么时候会全面的塌方,当时有的施工工人吓得连夜进行撤离。
这时设计部门才开始意识到严重性,这时怎么办呢?人们又想到了塞门萨总设计师。于是塞门萨进行了缩小比率实验,发现水位降低以后能够减慢山体位移的速度,同时山体滑落后产生的浪高也会降低,在一定高度后就会降低到安全范围之内。大家这么一听赶紧照做,果然,水位线降低到600米以下以后,坡岸的位移速度由原来的3.5厘米/天下降到了0.3厘米/天,就这样,瓦依昂大坝在一段时间内相安无事。
9月28日的这场大雨浸透了整个山谷,也进一步地加大了整个山体的位移速度,降低水位根本达不到控制山体滑坡的速度,相关数据显示山体位移速度达到了每天20厘米。20厘米的空间对于一个山体来说,那就是高速位移。人们仿佛听到了来自山谷魔鬼的声音,山脚有村民开始陆续地搬走了。
此时大坝中5000万立方米的蓄水倾泻而下,形成了大约250米高的巨浪。这几个工作人员是真真正正地见证了奇迹。再看山下的人们,夜晚十点四十分,妇女老人和孩子早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男人们正在兴奋地看着球赛,对于突如其来的灾害,人们毫无抵抗的能力。4分钟内就有2000多人丧生。村庄、房屋、厂房无一幸免。洪水退去后,这个小镇几乎已经是一片废墟。
原本居民安居乐业的小镇顷刻间哀鸿遍野,这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不难看出大坝的设计虽然是顶尖的但是也无法抵挡人类的贪婪和自私。小苏想其实瓦依昂大坝事件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大家早有定论,瓦依昂灾难虽然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之久,但是其中深刻的教训仍旧值得我们时刻去思考,人类的发展一定要时刻的建立在与自然和谐的相处之上,否则就是自取灭亡。